2016年12月,安吉龍山古城遺址已被列為國家“十三五”重大遺址安吉龍山古城遺址,由安吉古城遺址和龍山越國貴族墓群組成。它是繼良渚遺址之后,浙北西苕溪流域最重要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之一。2013年,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第七批國保單位。2016年3月,國家文物局在安吉召開高層次專家考察論證會,認為安吉龍山古城遺址、良渚遺址是浙江省古羅馬時期(春秋戰(zhàn)國)和古埃及時期(新石器時代)兩個世界文化時代的重要遺址代表,其歷史地位具備國家級大遺址條件。在安吉縣安城鎮(zhèn)。唐開元十六年(738),縣令孔志道將縣治從天目鄉(xiāng)(后改考豐縣,現(xiàn)為孝豐鎮(zhèn)),遷到至磬山東南,后又遷到今安城鎮(zhèn)地。當時無城郭。元末,元帥費愚,總管張俊德于丙申年(1356)奉命來戊,始筑土城;次年重砌以后,延伸長度6里,商2丈余。城門有四:東名迎春,南曰朝陽,西稱寶成,北號拱辰。明洪武五六年間(1372-1373),知縣張十良創(chuàng)建四城譙樓。嘉靖三十二年(……
[詳細]